















【泰得崔普Tedd Tripp】






作者:邱恆德博士

大部份的近代生物學家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擁護者,但是在1900年以前,很多人不支持他的進化論,當時有一半學者是支持拉馬克的進化論。這是因為達爾文不能解釋生物繼嗣遺傳上的改變,當時的人認為拉馬克的後天性遺傳比較合理。拉氏相信生物之所以會由簡單變成複雜,是因為當環境變遷時會刺激生物體內獨有的“生機液”(Vital fluid)產生變化,所得的新特徵會繼續傳給下一代。
1865年奧地利神父孟德爾(Gregor Mendal, 1822-1884)發表他的碗豆遺傳研究成果,但無人重視。當時一般人認為父母的遺傳特性會混合出現在子女身上。所以當拉馬克提出後天性遺傳產生新品種時被廣泛接受。根據這混合式的 (blending) 遺傳理論,子代得自父母各一半的遺傳特性,經過數代後,祖先的特性便蕩然無存。
達爾文也受拉氏的影響,他認為身體各部門都可發出“粒子”(particles),此粒子會藉著血液帶到生殖線,當親代因環境改變特徵時,這些“粒子”信息也會改變而改變子代的特徵。但此理論很快地被英國人類學家高爾頓 (Francis Galton, 1822-1911)所推翻,他以雄兔血液注射到不同顏色的雌兔體內,結果子代並沒有受到雄兔毛色的影響。
孟德爾則認為遺傳的單位乃是遺傳因子(particulate genes),他用碗豆做人工交配而發現遺傳學上的二大定律。由單基因混種遺傳(Monohybrid crosses) 導出分隔定律 (Law of segregation) 及由雙基因混種遺傳 (Dihybrid crosses) 導出基因獨立遺傳定律 (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)。這是因為父母的遺傳特徵有顯性及隱性之別。孟德爾認為遺傳基因會發生突變而遺傳給後代,是不受環境的影響。
約伯記三十九:26-28
老鷹展開翅膀向南飛行;這是你教導牠嗎?兀鷹在峭壁上搭窩;這是奉你的命令做的嗎?牠棲息在山崖上,以險峻的巖石作堡壘。
思考問題
1. 著名的 經濟學家凱因斯(John M. Keynes, 1883-1946)的名言「從長遠的觀點看,我們都必將死亡。」參考資料30的作者加上: 「甚至就短期而言,我們也仍然會死。」因為構成生命體的物質,包括碳、氫、氧、氮和磷等元素在生命體內不是最穩定的狀態。例如碳最穩定的狀態是和氧結合成為二氧化碳或碳酸,生命體如何防止有機物分解產生這些反應呢?
本文章由知本家文化~天地密碼提供
延伸閱讀:






本主題目前沒有任何回應





